一、業務板塊
(一)原水板塊
集團負責建設管理運營中小型水庫共10座,總庫容達13200萬噸,其中:已建成中型水庫4座(魚簡河水庫、魚洞峽水庫、那卡河水庫、沙老河水庫);在建中型水庫3座(紅巖水庫、桃源水庫、戈家寨水庫);已建成小型水庫1座(三江水庫);在建小型水庫2座(詹家灣水庫、新桃水庫)。魚洞峽水庫工程榮獲2015-2016年度中國水利工程優質(大禹)獎,那卡河水庫工程被評為2018年度貴州省“黃果樹杯”優質工程。
(二)供水板塊
集團下轄供水企業共7家供水廠19座(主城區12座,鄉鎮7座),日供水設計能力193萬噸,日均供水量157萬噸。主要采用“預處理—混凝—沉淀—過濾—消毒”常規工藝,部分水廠采用氣浮工藝。為保障水質水量安全穩定,采取“一廠一策”方式,強化水質管理,從源頭到制水、供應全過程進行循環控制、精細管理。供水管道長度共計7435公里,服務貴陽市6城區、清鎮市、開陽縣及修文縣(部分區域),服務人口約560萬人。其中,西郊水廠是貴州省設計日供水能力最大的市政自來水廠,日供水設計能力40萬噸,服務人口約130萬人。
(三)污水處理板塊
2017年11月,集團與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組建貴州貴水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承接貴陽市政府授權的污水特許經營等業務,目前負責省內24座再生水廠運營管理,設計處理規模19.12萬噸/天,實際處理規模10.25萬噸/天。采用A2O+MBR膜工藝,出水標準執行《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A標準。其中,貴陽松山污水處理廠系全國噸水面積占比最小的污水處理廠,在傳統工藝的基礎上,選用碧水源自主研發生產的膜生物反應器,處理同等水量節約用地約40%。
(四)其他板塊
一是設計業務,集團下屬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主要承接水庫樞紐、城市防洪、水資源論證等業務,目前具有工程設計乙級、工程勘察乙級、工程測繪乙級等資質;二是水質監測業務,集團下屬貴陽監測站作為貴州省供水行業唯一的國家級供水水質監測機構,為全省供水行業提供水質檢測、技術咨詢等服務;三是直飲水業務,通過對原水進行深度處理,使之升級成為符合國家《飲用凈水水質標準》(CJ94-2005) 的高品質飲用水,采用循環供水系統,為市民提供健康、鮮活、便捷、實惠的新鮮“活水”。同時,集團著力在水利、市政工程施工、供水設施安裝工程、物資集采、排水整治管養等領域進行業務延伸,逐步壯大技術力量。
二、當前重點
(一)拓展產業鏈條
一是夯實基礎,立足貴陽貴安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需求,切實履行水務保障責任,聚焦水務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強水利設施建設,不斷做強既有板塊業務;二是有序拓展,搶抓新國發2號文政策機遇,積極探索水污染環境治理、污泥處置、水處理設備及材料科研等新領域業務,打造多元化產業格局,力爭發展成為規模更大、質量更優、管理規范、保障有力的國內領先的綜合環境服務商。
(二)建設智慧水務
通過建設信息化平臺,以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 動互聯網等高新技術為支撐,整合信息資源,優化管理流程,提升用戶服務水平和精細化管理支撐能力,圍繞公司未來經營目標及貴陽“智慧城市”規劃,用5年時間,打造全面感知、廣泛協同、智能決策、主動服務的“智慧水務”系統, 基本實現生產數字化、管理協同化、決策科學化、服務主動化。
(三)穩步推進上市
為加強產業融合,促進貴陽水務可持續發展,集團對標對表、積極進取,于2020年全面啟動上市前期工作,勠力同心、攻堅克難,計劃于2023年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申報材料。通過推動上市,不斷厘清發展目標、規范公司管理、培養鍛煉隊伍、拓寬融資渠道,為集團優化業務布局,進而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支撐。